香港觀鳥會調查發現闊原野生境受破獲 山斑鳩大跌8成 籲各界加強保育生境
發布時間: 2020/11/04 14:40
最後更新: 2020/11/04 16:54
本港土地變化影響雀鳥生存環境。香港觀鳥會今(4日)公布「香港鳥類分布調查」,比較及分析過去近30年的鳥類分布結果。結果顯示,分布下跌的鳥類中,超過7成為棲於農地及近郊荒地的雀鳥,其中以往市面常見的喜鵲的分布範圍下跌約6成,山斑鳩更大跌8成。觀鳥會認為過去30年間本港開闊原野的環境遭受破壞,不再適合鳥類棲息,促加強保育。
整項調查計劃於2016至2019年期間進行,將全港分為1583個一平方公里的調查方格,共招募超過120名調查員於繁殖季(3至7月)及冬季(12至2月)作調查,記錄調查方格內所見或聽到的鳥種及數量,同時將數據與1993至1996年及2001至2005年的同類調查作比較,了解繁殖鳥類在香港的分布及繁殖情況。
整個調查共錄得 281 個鳥種,當中 240 種於冬季記錄,226 種在繁殖季記錄。調查發現,繁殖季中有29種鳥類分布範圍縮減,而冬季則有31種。而分布下跌的鳥種當中,開闊原野雀鳥佔約77%,其中喜鵲及理氏鷚的分布範圍收窄約60%,而山斑鳩的分布跌幅更高達82%。
至於在過去近30年間分布範圍變得更廣泛的鳥類,有逾65%為林鳥,其中金頭縫葉鶯的分布擴展近19倍,而赤紅山椒鳥及紅頭穗鶥的分布增幅亦超過4倍。
更多島類圖片:
高級研究經理余日東解釋,結果反映政府保育樹林的工作「越做越好」,因此過去30年間本地樹林變得多樣化,亦有更多草坡或灌木叢演替成森林,增加適合林鳥棲息的生態環境。
不過他又指,近30年間,本港開闊原野的生境大幅減少或受到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,包括鄉郊地區住屋增加、農地建設或至改建、非法傾倒及疏於打理農地以致植被越長越高,均使不再適合鳥類棲息。余日東表示,住屋短缺令鄉郊地區出現村屋甚至多層住宅,惟城市規劃未有考慮到鳥類棲息,希望未來規劃可根據是次調查所提供的資料作出協調。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bit.ly/2JdOaiS
訂閱TOPick Telegram,集合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記者:洪芷晴